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跨专业留学+央视打工人:用梦想谋生,这样超酷的!
指南者留学 阿球 2022年03月14日
阅读量:2617
收录于合集

文| 指南者留学学员 L同学
20fall利兹大学 文化、创造力与企业创业硕士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金三银四”忙春招,也会在深夜设想“即将与下一段人生交手的自己会是什么样的”……但从没有一刻怀疑过往的选择是否正确。关于选择,我有一条不变的原则,即要选择最热爱的

 

复盘过往人生经历过的选择,我的的确确就只遵循了这一个原则,在每一个支持或反对的声音里,做出了外人理解或不理解的重要决定。

 

 

14岁,我与“中文系”结缘

 

14岁时我就读于全市前几的中学,学校出成绩最多的是理科班,当时我学得最好的科目也是数学、化学和语文。相比之下,史地政确实是短板,也从未想过未来会选择文科。但记得是某个周末,坐在客厅和父母看电视,一档人文类知识竞赛节目里,评委对一位选手说:“你那么喜欢看书写作,不愧是中文系的学生。”

 

“中文系”三个字,随即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爱看书,因为家离图书馆近,在小学时就已经读过一系列当时还看不懂的名著,比如四年级时我真的没读明白但还是觉得“写得太好了”的《简爱》(这也是我读的第一部文学名著,后来又在初三、高二和大二时重读了几遍)。我也爱写东西,虽然写的是那时流行的“玛丽苏”,甚至会模仿当时初中生都跟风喜欢的韩寒、郭敬明。回想起来,我似乎从五年级开始,就常常会在写完作业后,从最漂亮的笔记本上撕下几页纸,在上面写下自己脑海中构想的故事。因为怕被妈妈发现,写完就夹在课本里,第二天拿给同桌看。

 

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长大后读“中文系”就可以一直看书和写作,那可太幸福了!于是我问妈妈自己以后可不可以读中文系,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同时她也告诉我,这个专业是文科生读的。从那时起,我便坚定地要成为一名文科生。

 

在经历了高中转校—进入文科实验班—但学不好文综必须加倍努力的三年之后,我迎来了高考。分数比当时文科一本线高出80多分,虽然不算什么学霸成绩,但也是我能做到的最好了。这时,多数家长会对我们说:金融专业文科生也可以读,而且更容易找工作。当然,也包括了我的父母。

 

其实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是因为一些人自己不够努力没达到预想的目标,反而把问题归咎于所读专业,然后说“别读XX专业,不好找工作” ,一传十十传百,就变成了“XX专业不好找工作” 的刻板印象。

 

高中毕业那会儿,“中文系不好找工作” 的说法蔓延在我所处的环境里,印象最深的是某一天妈妈回家后向我复述邻居叔叔的话,“中文系毕业连男生都看不上你” 。当时我就听出了妈妈话外音里的责备,但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即便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委屈,也不认同。

 

 

从本科到跨专业留学,热爱决定每一步

 

除了专业的选择,因为父母高龄,不想出市读大学也成为一个考虑因素。我的成绩卡在本市最好院校的录取线,但如果选择这所学校就不能选专业。而当时市里综排第三的学校的重点学科就是汉语言文学,市里的文学组织、资源几乎都只在这个学校里才有,只是……这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我的高考成绩足足低了60分。

 

最终我的选择,是这个别人看来“太浪费分数”的学校。为了让父母放心,我将经济学作为二学位专业。就这样,度过了同时修两个专业课太多、连周末都没有的四年后,看到学位证上并排的“文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即便是当初不理解的妈妈也开始认可我自己的选择。

 

类似这种,早早定下目标以至于没有plan B的日子在我后来的人生中循环往复。大一下定决心要读研,大二因为看到书店的“文学类”书籍货架上都是青春畅销小说而没有文学史相关书籍时,就想要成为经典文学传播的参与者、投身大众传媒行业,并决定要从本科的纯文科专业,跨专业到传媒类学科的研究生。虽然经典文学现今俨然成为综艺、影视里的热门IP,文化传播领域的就业竞争也比我当初下定决心时成倍增加,但一早就能拥有坚定的就业方向并为之努力,哪怕被人看作不切实际的梦想家,也足够幸运了。

 

可以说,跨专业读研是我走向就业目标的重要环节,但为了读研所经历的事情也曲折离奇:最开始想要考研的专业不招生了;刚准备好申请香港研究生的材料,却因为局势紧张无法前往;房子都租好了就等着去英国留学时,疫情又爆发了……

 

到后来,承受了一个人在国外的孤独和不受控的疫情导致的不安后,如果你问我:如果能回到过去,你是否还会选择留学? 我依然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因为这些都为我能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因为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所以选择了适合的专业;因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所以申研时选择了有利于就业的方向。从未“凑合”过,从未后悔过,即便一切重新来过也不会有第二种选择。

 

 

初入职场,实践中成长

 

2021年的炎炎夏日,我进入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实习,这档节目用戏剧的形式生动演绎与典籍息息相关的人物,有效带动了经典文学和优质传统文化的传播。这无疑与我曾经最想做的事情不谋而合,入职那天,我在朋友圈说:我终于可以与我十四岁时想象的生活朝夕相处了。

 

但实践也必然与想象和理论有着天壤之别,在传媒行业,经验和能力几乎决定一切,尤其是执行类工作,丰富的人脉资源和突发事件处理方式是新人所不具备的。这时书本理论知识也没有发挥的空间,更多是需要通过锻炼积累经验。在记录下每一次录制的具体情况,再去总结和整理需要提升的部分,几次下来,我也开始不再慌乱,工作变得得心应手。

 

如果说有什么专业知识是真正帮助到我开展工作的,其一是本科时对文学史架构的熟悉,这使得我在开剧本台本会时能够理解总导演所提出的亮点,当然也是因为节目本身就和我自己的专业相关;而在进行新节目提案的过程中,我又可以借鉴研究生期间创业课程的经验,懂得如何做竞品分析、受众调查,怎样模拟制作cashflow等。不过,这些理论知识确实只占据我工作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在我所在的行业里,实践永远是最能让人得到成长的

 

虽然简历里已经拥有四段符合春招目标岗位的实习经验、三段重要的项目经验,我依然会为是否能在这个春天得到向往的机会而焦虑。但最重要的,我依旧认为是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促使我能够坚持,套用一句前段时间流行的说法,能够用梦想谋生,这样超酷的

 

 

最后一些想说的

 

上周末和本科毕业就工作的朋友聊天,我们围绕“选择去做喜欢的工作会不会后悔” 这个话题开展了讨论。我说:“如果按照外界的标准,比如常规意义的稳妥,去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不是出于喜欢,那么遇到困难就会很容易想要逃避甚至后悔。但如果从最开始就凭借心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哪怕有无数个促使你后悔的因素,‘喜欢’都可以成为继续坚持的理由。

 

朋友说,“你想得太乐观,任何选择都会遇到困难。” 或许我当下依旧对未来抱有太多幻想吧。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像哪怕在最喜欢的节目组,也有无数个连续通宵录制到天亮、身体有些顶不住的时刻;也有因为工作安排,在阖家团圆的节日夜晚独自想家的时刻;也有自己写的东西不能得到百分百肯定而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刻。

 

 

可我依然想极尽热情,在春招中坚定选择这个行业。既然每一条路都有无法攻克的困难和会引发后悔情绪的时刻,我还是愿意在自己真正热爱的场景里为困难掉眼泪,然后擦一擦眼泪,重新启程。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