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学员投稿
申请经验分享
H学姐
本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GPA:3.88 托福:105 GMAT:700
交换经历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交流一学年
实习经历
券商投行部、小型市场调研公司分析研究岗
录取院校
- 申请准备时间线
- 大二——确定出国计划
我从大二上学期就确定了毕业后出国留学的计划,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开始看学校的一些交流的项目。因为我的本科是双非,所以我觉得如果有机会去海外交换,对提升我本科的背景是最好的方式。
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我就开始广泛地浏览一些交换项目,这些项目很多都是有成绩要求的,所以我在大二下的时候考了第一次托福,也是为了之后的交换做准备。
- 大三——UCSD交换
很多交换项目都是有GPA和语言要求。如果大家有意向在大二或者大三出去交换,建议可以尽早准备语言成绩。我的交换项目要求托福成绩不低于90,GPA是3.0以上,不同的项目有不一样的要求,这就取决于自己选择的交换项目的具体要求。
- 选定交换国家及学校
建议大家首选常春藤、G5,因为海外交换就是为了提高本科的背景,尽量去尖端的学校,所以如果符合条件就尽量选常春藤和G5。同时,选的国家最好跟未来计划留学的国家是一致的。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你申请的学校跟你交换的学校是同一个,因为你在申请的时候,已经比别人有多了一年或者一学期的在校经验,不管在文书还是在面试中都可以将你对这个学校老师和课程的了解程度展示的更好。如果不一样也没有关系,比如说想去美国留学,但是去了英国交换学习,这样也是完全可以的,同样可以展现你在国外适应环境的能力。
- 尝试不同方向的选课
教务处老师一般会建议大家尽量选本专业的课,交换学分的时候会比较好操作。但是我认为大家应该尽量尝试一下不一样的学习方向,拿我自己当例子,我本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是我交换期间学了很多跟国贸没有关系的课,比如说商业分析、Matlab等。
当时上完课,我就觉得自己很喜欢BA,第二个学期就去查找申请BA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我了解到有编程基础会好一点,第二学期就有目的性的选了Matlab的课。
所以我也非常庆幸我能在大三有机会去美国交换一年,假如我4年都是呆在自己本科的学校,而且我的本科学校又是双非院校,根本不会申请商业分析这个方向。
如果你喜欢本科的专业,交换期间想学本科专业方向的内容也没有问题,你可以在本专业深入学习,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深挖专业里面的东西,这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总之,好不容易获得了出国交换的机会,就要多去尝试,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或者娱乐方面,都是可以大胆去尝试的。
- 大四——准备申请
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我签约了指南者,开始确定专业和学校、准备简历、文书、推荐信等。虽然我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解指南者留学,但是我原本的计划是DIY,后来发现自己开始准备的比较晚,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于是我立马在9月份的时候签约了指南者,指南者的老师确实在文书方面和选校方面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和帮助,证明我当时的决定没有错。
9月下旬,我考了第一次GMAT。10月上旬我拿到了两封推荐信,一个是从我本科——广外的老师那里拿到的,另外一个是我在交换期间美国的一个教授帮我写的。
10月中旬我完成了个人简历和第一份文书,并且开始申请学校。虽然我搞定了第一份文书,但并不意味着我的文书准备阶段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每个项目对申请者的要求都不尽相同,所以最好是每个申请项目都要有针对性内容的相关文书。
10月下旬我考了第二次GMAT,在11月上旬找了一份专业相关的实习。我的申请方向是金融和BA,而我BA方面的实习是一片空白,所以我就想利用这段时间把BA方向的实习空白填补起来。
虽然11月份的时候已经过了我申请BA相关专业的时间,但是在之后的面试中我提到这份BA相关的实习时,面试官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问了我比较多的问题。
因此把握住面试的机会,把自己的实习经历讲得精彩一些,从“学到了什么东西?跟专业有什么关联?”方面比较好的展示自己,会很好的为自己的面试加分。
如果现在还没有什么专业相关的实习,也不要着急,只要在出结果之前都有办法去弥补。
11月中旬我拿到了港中大录取,11月下旬拿到了UR和杜兰的录取,1月中的时候结束了我的申请季。
- 申请准备建议
我准备各个材料的时间线也只能作为大家的一个参考,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符合个人情况的时间规划。我也会在下文给大家提供一些我认为有用的准备建议。
首先是广泛浏览信息,大家可以在大三的时候,开始广泛地浏览一些学校项目的介绍,等到你大四才去了解就有紧迫感了。所以我觉得好好利用大三时间,多去了解一些不一样的项目,会对之后的申请有好处。
第二个是弥补弱势,同样也在大三这一年,把自己觉得弱势的地方抓紧弥补起来。大三是很好的能够弥补弱势的一年,也是需要大家把握起来的一年,拖到大四就有些晚了。
第三个是学会减轻负担,建议大家把大四的压力分散一下,可以寻找第三方(比如靠谱中介的帮助)。我认为大四10月份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点,最好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一份可以提交的申请,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 如何选择学校与专业
学校和专业不是盲目的选择,先要对学校项目的内容有一定了解,才能明确方向,进而决定申请的学校和专业,并制作选校list,这一部分指南者的老师们也为我提供了很多专业的帮助,细化我的选校维度。
- 选校选专业四步走
一个是上文我提到的广泛浏览信息,广泛浏览的途径有:看学校官网的项目介绍,也可以浏览一些留学论坛以及留学机构,或者参加一些留学展会。
需要浏览的内容有:项目的申请难度;学校的地理位置在哪?这个项目的课程设置,是不是你喜欢的那样?学校项目资源丰不丰富?排名怎么样?以及学费和生活费等一些内容都是大家需要去考虑的。在这里可以给大家安利一下指南者留学官网的院校库、专业库,是选校选专业的最佳参考工具之一,我当时就是通过这个功能大致确定了自己选校选专业的方向。
最好是在大三下,明确你要申请的方向,一般可以有1到3个方向,比如我选的是BA和金融两个方向,当然这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来选择,如果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就可以多选几个方向。
如果你是名校情结很重的人,而且毕业后一定会回国,同时你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很明确的要求的话,就可以先确定一下你想去的dream school,然后再去浏览这个学校里面的项目,哪些是适合你去的,是你可以申得上的,以及这个项目的转专业录取情况怎么样等。
我个人是偏向明确选择专业这个方向,不是说读了名校,下半辈子都无忧了,选择喜欢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我因为在交换期间对BA特别感兴趣,所以我比较明确自己所申专业的方向。
当你明确了要申请的专业或学校之后,可以开始制作决定表格。首先整理出来想申请的学校及专业的综排和专排,然后取决于自己关心的问题,比如地理位置、学费等;根据优先级,给它们各自编一个权重。
比如我认为校友资源特别重要,我给他一个比较高的权重。这些都列出来之后,就会呈现出所有申请学校及项目的明确列表。最后根据你浏览之后对这个项目的了解,给每个项目一个评分,乘上你给它编的权重,每个项目就会有一个总分。总之,有一个总分之后,就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做出较为理性的选择。
第四步是制作选校list。我在一开始的选校问题上总是摇摆不定,和指南者的留学老师沟通之后,我才明白制作的学校是一定要区分难度和梯度。可以分为冲刺校、适中校和保底校,冲刺校就是你的dream school,可以选2到4个;适中校是你比较有把握,七八成把握能申上的,可以选3-5个;保底校是有2-3个。这个数量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去确定的,但是申请的学校一定要分难度梯度,不可以申八个学校,八个都是冲刺,或者八个都是保底,这种都是不科学的选校方法。
- 申请BA需要具备什么特点?
我归纳出了三个申请BA需要具备的特点:首先回到BA的定义,它是以统计和编程为手段。这说明本科的数学成绩要比较优秀,如果你本科比如:统计和微积分,这几门课的成绩比较好,对你的申请是有帮助的。同样在编程能力上,如果你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你申请的时候也会加分。
第三,因为BA是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出发,所以如果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比如说数据分析或者数据处理,只要是跟数据有关的实习经历都会给你的申请带来帮助。
下图是从某个学校的官网上截图下来的,也可以帮大家很直观的看到,BA毕业之后能进入的行业有哪些,这张图都能比较直观的体现:
- 个人背景提升
GPA和语言是两个硬标准,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背景提升还包括文书、简历、社团、科研、竞赛、交换、暑期实习等内容,这些都能成为你申请成功之路上的助力器。
- 怎样保持高GPA?
GPA真的很重要!可能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会说,大学的成绩不重要,只要你能毕业就行。这个想法对于毕业后找工作人来说,也许会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你毕业后打算读研,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GPA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条件。
我采用的学习方法首先是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大学期间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必须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习这部分搞定,把GPA保持住,你才有时间准备其他的东西。
提高课堂效率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好好听讲。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懂,特别是数学方面的课程。如果课上没有听懂,下课一定要及时问老师,这是最根本也是最便捷的办法。
只有把学习的时间压缩到最短,同时保持GPA,才有时间去做其他同等重要的事,比如实习、竞赛、科研等。大家要找到学习与课余生活之间的平衡,才能保证你在申请的时候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人。
- 科研、竞赛、实习
这三个方面也是我自身比较弱势的部分,据我所知这三项大家主要都是在大三的时候去完成,但是我大三一年在美国交换,失去了这部分准备时间,也可以说是有得有失了。
科研方面来说,理工科或者说PhD会比较看重科研。而对于商科,如果你有科研,会是一个加分项。科研的途径有:一是发表论文,二是学术会议,三是进实验室跟老师做项目。
竞赛方面,建议大家多参加含金量比较高的比赛,比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在申请过程中我感受到校级竞赛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就算拿到一等奖或者特等奖,没有人很清楚你参加的到底是怎样的比赛。但是如果你从比赛里面学到了东西,把经历讲得很精彩,文书中展现的很完美的话也是很好的。但是校级的奖项并没有多大含金量,所以参加国家级的比赛肯定是最稳妥的。
实习方面,最好找和申请专业相关的实习。如果你的实习跟你的专业是不相关的,也不用担心,可以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在这边指南者文书老师就多次对我的实习经历进行挖掘,找到和申请专业相契合的点。
很多同学喜欢找名企实习,名企实习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只是去名企打杂,只是空有名头而已。若是你在的部门不是核心部门的话,你也应该尝试跟核心部门的人交流,尽力去找到你的实习跟你申请方向之间的联系之处。
最后就是实习期间争取拿到上级的推荐信,这对你的申请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体现了你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态度。
指南者留学这边针对内部签约学员,会定期进行实习内推信息的推送,这个渠道也是非常好的,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起来。
- 多角度修缮文书
文书也是申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我觉得文书是整个申请材料中最能体现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是自己和面试官的一个对话过程,很能体现个人素质,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你必须要了解这个项目需要什么样的人,可以通过文书的主题来了解一二。比如有些学校的文书题目是写leadership,那么他们就会比较青睐有领导能力的申请者,如果本科期间你是学生会主席或者部长,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匹配。
这里要感谢指南者文书老师对我的耐心帮助,老师对我的过往经历不断挖掘,发掘与申请项目匹配的契合点和亮点,也可以省去我许多的烦恼。
文书的每一部分都需要经过很多次的修改,并不是说文书老师给你写了一稿之后,就觉得没问题,可以拿去申请。文书毕竟是你自己的东西,上面一定要有你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和文书老师互相配合完成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 推荐信
上文也有提到,我在大三UCSD交换期间,拿到了一封教授的推荐信。
其实国外拿推荐信并不难,只有两个要求,一是这门课保持一个好成绩,第二是要让教授记住自己,留下一个好印象。
选择教授方面,可以去查下教授的背景,看是否与你研究的方向一致,如果是一样的方向,而且教授在行业里面是比较牛的,这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是要让教授记住你,国外有个东西叫Office Hour,教授每星期会有固定的某个时间段在办公室,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跟教授沟通,可以问他课程问题,也可以跟他聊一些学术方面的话题。总之,就是要混脸熟,让教授记住你。当然,最重要的是保持好的成绩。
大家可以通过邮箱或者当面询问教授的方式要推荐信。我个人建议是通过邮箱,如果当面询问的话一旦被拒绝就比较尴尬,所以邮箱的方式是比较保险的,通过邮件去介绍自己,也可以更加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人优点。
- 想对大家说的话
在申请留学的路途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早点做出决定,遇到问题不能犹豫不决,同时要有合理的时间规划。
我一直坚信本科背景不能束缚住我,人始终要有拼劲,敢于尝试新的东西,或许你在某一次尝试中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最后,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朝着自己的方向不断努力,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也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收获理想offer,实现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