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学员C同学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与应用经济学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企业在中国设立分部,中国的金融服务企业也走向全世界。整体金融市场对于有海外留学经历和工作经历的国际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受此影响很多工作岗位也会对海外留学背景相应的要求。所以就我所学习的商科专业来说,留学是一个很好的实现途径。
在大二暑假参加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暑期学校之后,我才真正下定决心研究生阶段去留学。在为期3周的暑期学校中,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方面感受到了国内双非财经学校与国外顶级商学院极大的差距。
LSE的图书馆
01交换经历
我本科就读于国内一所很普通的双非财经院校,平时能接触到的实习和科研机会都很有限,所以交换经历成为了我的竞争优势之一。
本科期间我一共参加了三次交换,两次暑期交换和一次学期交换。分别是大二暑假去了伦敦政经学院(AC210),大三暑假去了香港大学(CETO),大四一学年去了新南威尔士大学。
香港大学暑期交换的开班课
我觉得交换对于本科生来说有很多的意义。
第一,本科期间的海外交换在申请研究生时会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如果在交换期间能取得高分,也直观地向招生官证明了自己在国外适应、生存和学习的能力。
第二,本科期间的海外交换试错成本较低。如果不喜欢自己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在交换期间不妨试一下自己一直很感兴趣的专业,如果自己很喜欢并且也能够学好新的专业,那以后就应该下定决心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自己只是单纯喜欢,但实际上不能学好新的专业,那在交换结束之后就可以打消这个念头,全力以赴学好目前的专业。
第三,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能在海外就读研究生,本科期间的海外交换经历也是简历上一个很大的加分项,在求职的时候会增加面试官的好感。
第四,也是经常会被忽略的一点,很多硕士项目都有先修课的要求,但往往本科学校因为专业选课的限制无法修读这些课程。
至于交换的信息,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一是平时多关注本科学校教务处以及所在省教育厅的交换信息,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及时报名。
二是关注自己的“女神校”有没有暑期交换项目,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暑期项目已经开设32年了,加州伯克利分校每年也都有学期交换和暑期交换项目,这些学校的暑期项目都有自己的网站,具体的申请条件和项目信息网站上也都有。
02规划之路
因为上述的交换带给我的体验,我首先考虑的留学目的地就是英国。但随着我搜集的信息越来越多,我发现英澳港新这些传承英联邦教育的国家/地区对本科背景有着很严格的要求。
它们对海外本科和国内985本科的绩点要求相对较低,而对国内双非学校的绩点要求相比之下就高很多。由于我当时的绩点并不高,所以我放弃了申请英国的想法,最终选择了美国和欧陆作为主申请地区。
首先美国和欧陆学校有着更具综合性的考评机制,不仅考察学生本科的院校背景、绩点排名,也会很看重相关的实习和科研经历。因此相比于英国香港,双非的学生在申请美国欧陆的学校时更有机会被名校录取。
其次是因为美国欧陆的名校很多,美国是大学教育全球第一,欧陆很多商学院的精品项目也很值得:小规模意味着学生跟教授、业界人员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以后不管是从事科研还是就业,都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选定学校的时候,我也参考了国内几家头部券商的target school名单,比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以及华泰证券这几家券商的名单。尽管这些名单有着很多很多的槽点,但仍旧值得我们去思考这些公司到底看重什么、以及我们以后如果想进入这些公司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在此期间,指南者的老师们给我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实习的方向、雅思托福等语言成绩如何备考等。我最开始喜欢指南者留学是因为他们的网页特别干净,不像其他家中介页面很杂乱,跟指南者的老师接触之后也觉得指南者的老师特别靠谱,在回答学生问题方面实事求是。
03商科实习
相比于其他专业,商科因为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习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商科的实习(会计事务所,证券公司,投行,咨询等等)可以在几个小程序上寻找:职象社区、金融万花筒、Elite-Group这些,一方面实习内容很全面,有咨询有券商有互联网;另一方面投简历十分方便,将简历发到附注的邮箱就可以了。我最终积累的实习包括两段内资事务所审计,一段保险,一段券商打杂和一段消费研究。
为了能找到更好的实习,也为了在实习期间能更快上手,平时需要多准备一些技能,我将这些软件方面的要求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Excel和tableau,相比于其他的软件,大家肯定更加熟悉,也容易上手、容易学习,适用于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二是金融数据库,比如wind和Bloomberg,金融数据库的熟练运用在行业研究这种实习中显得尤为重要,会熟练使用这些数据库在面试时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
第三是简单的编程语言,比如python。
大家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都可以有意识地着手学习这些软件。
经历过整个申请季后,我想在最后说一些感想。
第一,就像数学里面的线性规划一样,在诸多条件下,我们的最优解可能只有一个。在绩点、语言成绩、实习、科研等限制条件下,我们的最优解可能只有那一个。
第二,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为此长远目标在短期内需放弃什么。
最后一点,“路在脚下”,路是走出来的,不是空中楼阁高谈阔论,脚踏实地才能实现梦想。
祝所有申请留学的同学一切顺利,都能收到自己女神校的offer。